0755-83995010
网站公告: 联系QQ:664826461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灌溉的发展历史

文章来源:YSUN    时间:2020-11-16 12:05

灌溉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从事农业、兴修水利最早的国家,早在5000年前的大禹时代就有“尽力乎沟洫”
“陂障九泽、丰殖九薮”等农田水利的内容,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井田中布置沟渠,进行灌溉排水
的设施,西周时在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已经有较多的小型灌溉工程,如《诗经,小雅?白华》中就
记载有“泥池北流,浸彼稻田”。意思是引渭河支流泥水灌溉稻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
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土地得到开垦,灌溉排水相应地有了较
大发展。著名的如魏国西门豹在邺郡(现河北省临漳)修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和改良盐碱地,楚国在
今安徽寿县兴建蓄水灌溉工程芍陂,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
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统一国力强盛时期,也是灌溉排水工程第一次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西汉
前期的水利建设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郑国渠(建于公元前246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兴
建的灌溉工程,当时号称灌田4万顷,使关中地区成为我国最早的基本经济区,于是“秦以富强,
卒并
诸侯。”汉武帝时,引渭水开了漕运和灌溉两用的漕渠,以后又建了引北洛河的龙首渠,引泾水的白渠
及引渭灌溉的成国渠。汉代除在统治的腹心地区渭河和汾河谷地修建灌溉工程外,还为了巩固边防、
屯兵垦殖,在西北边疆河西走廊和黄河河套地区也修建了一些大型渠道引水工程。
隋唐北宋时期
我国第二个灌溉排水工程发展时期是隋唐至北宋时期。唐朝初年,定都长安,曾大力发展关中灌溉排水
工程,安史之乱后,人口大量南迁,江浙一带农田水利工程得到迅速发展,沿江滨湖修建了大量圩垸,
排水垦荒种植水稻,塘堰灌溉更为普遍。同时提水工具也得到改进和推广,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到晚
唐时期,太湖地区的赋税收入已超过黄河流域,成为新的基本经济区。到北宋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占全国
人口的比重已从西汉时的不足20%上升到40%多。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颁布了《农田利害条约》(又
名《农田水利约束》),这是第一个由中央政府正式颁布的农田水利法令,同时还设立全国各路主管农田
水利的宫史,使农田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后,又进一步推动江南水利的发展,
不仅苏浙一带水利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东南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水利建设也开始有所发展。
明清两代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灌溉排水工程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国人口有了较大增长,从元代的5000多
万人,发展到明代的9000万人,到清代康熙年间超过了l亿多,到清代末年已达到4亿人,全国人口在500
多年间增长了7倍多。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和亩产必须相应地扩大和增长,所以,也促进了水利的大发
展。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的水利已得到广泛开发,仅在洞庭湖区的筑堤围垦,明代就有200处,清代达
四五百处,所谓“湖广熟而天下足”,可见两湖地区已成为全国又一个基本经济区。与此同时,南方的珠
江流域,北方的京津地区,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灌溉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东北的松辽平原在清中叶
开禁移民以后,灌溉排水工程也有所发展。
19世纪后期
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时期水利在局部地区虽有所
发展,但是总的来说则是日趋衰落。19世纪后期,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一批水利学者从国外学
习归来,开办水利学校,传播先进科学技术。 1914年,我国第一所水利专科学校——河海工科专门学校在
南京成立。 1917年以后,长江、黄河等流域相继设立水利机构,进行流域内水利发展的规划和工程设计工
作。 1930年由李仪祉先生主持,开始用现代技术修建陕西省泾惠渠,以后又相继兴建了渭惠渠、洛惠渠等
灌区。
【返回列表页】
地址:深圳龙华民治梅龙路与民旺路交汇七星商业广场B1107    座机:0755-83995010    手机:广东:13715228626 福建:18950181689 海南:18566661865
版权所有:熙源泰科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熙源泰科技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9026463号